English

发人深省的警示

2001-02-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郭莹 我有话说

《谢罪与翻案》,彭玉龙著,

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距今已经50多年了,它在人类心灵深处铭刻的辙印并没有随着时光流逝和世纪更替而被轻易抚平,对于中国和多数受害国家以及受害民族来说,它留下的是难以愈合的伤口,对于曾经是二战重要发起者之一的德国,它给有良知的领导人和无辜人民留下的是长久的疼痛和负疚,而对于同样是二战元凶的日本,它留下的又是什么呢?是忏悔、是反思、是痛定思痛痛改前非的举措?抑或是少数人泯灭良知顽冥不化地推卸责任、一意孤行地企图推翻历史定论?翻开解放军出版社于公元2001年1月出版的《谢罪与翻案》一书,我们会从中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和触目惊心的警示。

书的封面上有两幅照片,照片之间拦腰横出一行长形黑字———德国和日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侵略罪行反省的差异及其根源。这两张照片的组合颇具匠心,一张照片拍摄的是联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1970年12月出访波兰时的一个场面———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面对600万具在二战中被德国法西斯杀害的犹太人的尸体,“一种深深的罪恶感和负疚感袭来,令人窒息……他再也难以表白内心的愧疚……他突然双膝跪倒在寒冬坚硬而冰冷的大理石上……所有在场的人惊呆了。广场一片寂静,勃兰特的随从施密特、格拉斯、南宁等被西方人称为冷面铁汉的人也都潸然泪下了……”这一夜,联邦德国的人彻夜未眠。他们拥在电视机前,收看反复播放的勃兰特下跪的镜头。他们被勃兰特的人格所震撼,产生了强烈的集体负罪感。勃兰特的举动赢得了波兰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广泛赞扬,1971年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像这样敢于正视历史直面本民族错误的国家领导人,在联邦德国还不止勃兰特一个人。同时,为教育后人,政府将多处纳粹集中营遗址辟为纪念馆,供公众参观,在教科书增加揭露法西斯罪行的内容,以起到警钟长鸣的教育目标。除了语言道歉和精神忏悔以外,德国还制定相关法律,防止纳粹沉渣泛起。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战争赔偿态度也是相当明确的。显然,一个敢于直面历史错误的民族,是一个理智的民族,这样的民族,能够获得世界人民也包括曾经受到过伤害的民族的理解。

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勃兰特等人那样明智和具有良知。同样是战败国家,同样给世界人民带来、尤其是给中国带来惨绝人寰的深重灾难,然而,在对战争责任和赔偿等问题的认识上,日本人的态度却与人类的要求背道而驰,也许,日本人永远也无法理解德国人的坦诚、勇气和执政逻辑。就在德国人进行真诚忏悔和赔偿的同时,日本国内有些人却“把血迹斑斑的战刀收藏起来,供奉在靖国神社里,闪着寒光,透着杀机。”在《谢罪与翻案》一书的封面上,除了勃兰特的那张“惊世之跪”照片,还有一张日本某议员参拜靖国神社的照片,那位议员衣冠楚楚神色肃穆,双手合掌口中似乎念念有词,对战犯的缅怀委实虔诚。尤其值得多看几眼的,在供奉战犯牌位的案前,居然还趴着两个兴致盎然的孩子,他们踮起脚尖,天真的目光仰视着案子上的牌位。此时此刻,投射在他们幼小心灵里的是什么呢?

事实上,战后五十多年来,日本某些势力不仅抵赖对战争受害者的赔偿,数次掀起翻案浊浪,篡改历史事实,修改教科书并企图修改和平宪法,而且政府领导人屡次参拜靖国神社。特别值得警惕的是,日本国内有些人长期向青少年灌输侵略思想和民族沙文主义。《谢罪与翻案》一书特别提到了两本影集,《啊,满洲》和《满洲慕情》,其作者之一毫不隐讳地道出了出版目的:“人是奇妙的,像在满洲时想念内地的故乡一样,而这次又不知不觉地想起了‘故乡’满洲……多么想回去看看哪!”日本《读卖周刊》也出版了一本名为《啊,满洲》的特辑,前言中有这样的诗句:“满洲———它对日本人来说,是一块永不复还的‘梦幻之地’。满洲,昔日梦想过这块土地的人们,每每听到这个名字,至今仍不能割断那种悲喜交集的感慨之情。”这些诗句表达了日本右翼势力对过去殖民地时代的向往,在不能实现领土扩张的无可奈何的感情中,仍然隐含着再现昔日侵略辉煌的野心。这就必须引起中国人民的严重关注了。

《谢罪与翻案》的作者彭玉龙先生是一个观察细致治学严谨的人,书中例证充分,观点犀利,通过对比的手法,列举了德国在精神忏悔、物质赔偿、警示后人等方面所作出的真诚的努力,同时也以确凿的例证和精确的数字披露了日本政界尤其是右翼分子逆历史潮流而动,几十年来进行的一系列为世界舆论所不齿的行为。两相对照,振聋发聩,耐人寻味也发人深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